智齒作為人體最“無用”的器官,以千奇百怪的萌出位置和形狀長在口腔中,不僅會突然發炎引起疼痛,還可能危及鄰牙,提起智齒,“拔不拔”應該是大家爭論最多的話題!
出現智齒時,要及時到正規口腔機構就醫,根據醫生的判斷來決定。并不是所有的智齒都需要拔除,但是以下這6種情況建議拔。
1.被“蟲蛀”的智齒
當智齒成為齲齒,若不及時拔除,則可能導致蛀洞越來越深,在勞累、著急、上火或抵抗力下降,局部細菌毒力增強時,會引起智齒冠周炎的急性發作,又腫又痛。如果牙齒出現比較深的蛀牙,特別是需要根管治療的,建議直接拔掉。
2.擠壓鄰牙的智齒
如果發現智齒和相鄰的恒牙擠著生長,最好拔掉,否則會造成恒牙不易清潔,當生長空間不足時,會出現嚴重的牙齦腫脹,使勁頂住相鄰的牙齒繼續生長,導致前牙歪斜、排列擁擠,牙列不齊,損害顏值。如果生長空間不足,智齒會使勁頂住相鄰的牙齒繼續生長,可能導致兩顆牙齒都保不住。
3.腫脹、有疼痛感的智齒
若在智齒萌發時感覺到腫脹、疼痛感,拔掉是最好的選擇。
4.阻生智齒
阻生智齒通常埋在齒槽骨的里面,非常容易被忽略,但可通過拍×光片診斷出。當你感覺到痛時,就要拔掉它。
5.難以清潔的智齒
當智齒生長得七歪八扭,又長在最里邊,刷牙的時候,殘留在智齒上的食物殘渣就不易被清理掉,輕者引起口臭,重者引發鄰牙的齲壞。
6.無對牙咬合的智齒
智齒不全是成雙成對出現,如果形單影只,沒有同伴,沒有對牙咬合,很容易萌發過度,不能建立正常的咬合關系,會導致顳下頜關節彈響、張口疼痛、夜里磨牙、耳鳴等癥狀。
有些人的智齒早就該拔掉了,但是他們認為只要智齒沒引起疼痛,就不必治療或拔除,這種看法是不對的。一旦出現牙痛等癥狀,就表明智齒的存在已經對其他牙齒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害,此時再拔掉智齒,多少有點亡羊補牢的意思。還有些人害怕拔牙疼痛而遲遲不愿到牙科就診。其實,在局部麻醉下,患者在拔牙過程中是不會感覺到疼痛的。在智齒剛剛萌出、牙根尚未完全形成時,就應該拔掉該拔的智齒。